|簡體中文

比思論壇

 找回密碼
 按這成為會員
搜索



查看: 627|回復: 3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闽西培田:烟雨三月走古村[45P]

[複製鏈接]

5813

主題

2

好友

2萬

積分

教授

Rank: 8Rank: 8

  • TA的每日心情
    開心
    2021-10-19 08:18
  • 簽到天數: 647 天

    [LV.9]以壇為家II

    推廣值
    0
    貢獻值
    418
    金錢
    18015
    威望
    21678
    主題
    5813

    回文勇士 簽到勳章 簽到達人 男生勳章 文明人 文章勇士 中學生 高中生 大學生 文章達人 教授 附件高人 附件達人 愛因斯坦

    樓主
    發表於 2016-11-26 23:00:11
    本帖最後由 逸然 於 2016-11-26 23:04 編輯


      春寒料峭,烟雨三月,在这个季节,闽西的客家人历来有丰富而多样的民俗祭祀活动。我们就在这梅雨季里应邀来到了闽西连城,罗坊走古事,姑田游大龙,手做擂茶,包汤圆,无不精彩纷呈,我们依样体验最原生态的客家传统习俗。然后,我们走进了位于连城县宣和乡的培田村,这个群山环抱中的客家小村落,还曾经在2006年获得“中国十大最美村落”的美誉呢!
      其实,我是第二次来到培田。记得几年前自驾来时,已日落时分,趁着稀微的暮色,漫走古村的鹅卵石小道,留下了几张有月色作底的照片,就匆匆赶往连城县城投宿了。



      村口的“恩荣”牌坊,在参天的古村掩映下,依旧屹立在村道中间。仿佛是培田村的门户。
      据培田人、博友吴念民老先生考证,这座牌坊是清光绪年间(1892-1898年)间,由培田进士、御前三品侍卫吴拔祯获皇帝恩准所建的。只是原牌坊已在文革期间被毁,现在所见的牌坊是后人用原构件重立的。
      

      古树老牌坊,继续见证着培田古村的每一个冬去春来。
      

      走进村子里,依然保存明清以来的旧模样:青砖灰瓦,鹅卵石板巷道,引自山上泉水的绕村水系,依然潺潺的流动不止,村民们悠然自在的生活在自己的老宅子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呈现出自然而纯朴的生活气息。
      


     古色古香的古村落,每一个转角,每一处小院,每一块被踩踏百年的石头,都让我着迷,他们,蕴藏着太多培田吴姓族人们世代传承的耕读传家的历史故事。

      
      在客家大屋继述堂里,这面影墙上的装饰构成,就使我驻足良久。青砖白墙中间的琉璃花窗为中心,上有横披“碧台芳菲”,左右有对联,年代久远多已模糊难辨;上方传统的中式叠瓦飞檐,两侧又各有马鞍状翘檐,鹅卵石砌就的地面,左右各有花坛,种植着飘香的丹桂。这样精致的大屋院落里,曾经是怎样一幅诗书种作其乐融融的画面?
      

      继述堂是培田吴昌同家族所有。吴昌同(1797年 1873),字化行,号一亭,当地吴氏十八世,培田富商,因子侄为官,“诰封奉直大夫,晋赠昭武大夫”,故此宅又称“大夫第”。该宅是培田最大“九厅十八井”宅院,也是闽西地区保存最为完好的传统民居之一。
      

      1906年出版的《培田族谱. 继述堂记》载:该宅“创于甲申(1884年)之夏,成于甲午(1894年)之冬,十一年中,经之营之,轮焉奂焉”。“集十余家之基业,萃十余山之树木,费二三万之巨赀,成百余间之广厦”。继述堂的规模、建造时间、耗费资金已在这几十个字中说明清楚了。
      因为无法解决建祠地基,将大屋上厅升级为祭祀的“飨堂”,成了“祠屋合一”的建筑,这种现象,清康乾年间以后,闽西各地普遍存在。
      

      精雕细琢的大梁木刻。
      

      继述堂的正房两侧是横屋,采用左一右三的不对称布置。四列横屋房间众多,但朝向好、光线足、空间大,又采用了一厅两房布局,使用起来很方便。
      我们参观浏览大屋的时候,遇见主人正在侧厅里招待客人,主人很热情的端起温热的米酒,请我们每人抿了一口,酒一下肚,感觉在这寒冷的雨天,顿时有了些许的暖意!
      

      身后桌上摆放的竹编彩蓝,造型古朴有趣,手绘鱼花纹饰栩栩如生。
      

      穿过后面苔痕斑驳的长廊,老厢房的木板墙根,放着一把藤椅,仿若可以看到大屋的老人坐在这里,晒太阳。
      

      每一处厢房的侧门看进去,却又是错落延伸的房子。据《继述堂记》记载,刚落成时的继述堂共四进、三堂、四横屋(左一右三),远不止九厅十八井,而是18个厅堂,24个天井,108个房间,占地6900平方米。可见大屋的规模。
      

      出了继述堂,突然雨势加大,我们顺便躲进了吴氏宗祠衍庆堂。衍庆堂应该算是培田吴氏家族的总祠,建于成化年间(1480年),距今近600余年,是目前村中最古老的民居建筑。
      

      村民在大堂两侧木栅栏上挂满了芥菜,晾晒干后,准备做腌咸菜用的。
      

      古老的飞檐,为我们遮挡了漂洒的风雨。
      

      鹅卵石地面的雨坪一侧为"培田古戏台"。
      

      大堂正中应该就是家族长老看戏的首位,而左右分搭厢房专供女眷看戏,充分体现古早时候家族的族规严谨,尊卑有序。衍庆堂及戏台是培田村民祭祖的重要活动场所,如果碰巧赶上节庆,还可以在这里欣赏到当地传统戏剧演出。
      

      风雨中,依稀可见戏台两边的楹联“几出剧情历百转岁月,数尺戏台容万里江山”,在这样偏僻的闽西小山村,却有这么内涵深刻的对联,读来耐人寻味。
      

      雨点稍小,我们继续游走古村。在一个转角,瞥见的容庵公祠,大门紧闭,不得入内。
      

      旁边挨着的,就是被誉为培田的圆明园,著名的“都閫府”。遗址前仅剩两根龙纹华表和门闾。
      

      都阃府,原为五亭公的飨堂,是家族最重要的家居宅院,也是培田最重要的传统民居建筑之一,于上世纪90年代被歹徒付诸一炬,仅存残垣断壁,废墟一片。
      

      都阃府又叫“世德堂”,据《培田族谱. 世德堂记》记载,建于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是五亭公吴昌风过世后,由他的后代为他建的“飨堂”,所以又叫“五亭公祠”。
      

      

      残存的门闾上刻着“都阃府”,是因为五亭公的三子吴拔桢1898年从北京调到山东青州当了一名“都司衔”的守备,为体现家族的荣耀,外大门的门额上就刻上了“都阃府”几个字。
      

      老宅大屋古巷,延伸的一段一段远去的历史,令人叹息。
      

      

      老宅人家,地上堆放的地瓜葱蒜,日复一日的寻常日子。
      

      路过的一座很特别的“工房”,我也是第一次见到,就是以前的建筑工匠盖起的院落,专门用此来证明自己高超的建筑手艺,以承接更多的生意的“样板房”。
      

      在古村,和我几年前造访时的不一样,是村里出现了民宿客栈了。
      

      湿答答的石板路。
      

      沿着千来米的古长街漫步,两座老祠堂并列在一起,就是“衡公祠”和“久公祠”。
      

      建于清代的衡公祠,门庐斗拱上镶嵌的彩漆画,历300余年而经久不褪,依然图案线条清晰,人物栩栩如生;久公祠则是村中保存最完好、雕刻最精美的祖祠之一,门庐五重斗拱,有大唐遗风,极为少见。
      

      老人和我们擦身而过,消失在小巷的深处。
      

      老街的中间这个三叉路口,被许多摄影人称为最美街角。
      

      我没带广角,用24-70镜头勉强拍下这个画面,雨天灰蒙蒙的天空,也无法尽如人意。
      

      正是元宵节的第二天,很多沿街店面都还没开门呢。
      

      在进士第务本堂里,晾晒衣服的竹杆上挂满了晶莹的雨滴。后面的廊檐下,依然是悬挂成行的芥菜。
      

      老柴门上褪色的门联。
      

      斑驳苍桑的砖拱门上,一抹鲜红的灯笼。
      

      

      节日过了,村民正在清扫一地的鞭炮纸屑。
      

      老巷里,抱着孩子的小夫妻行色匆匆,是回家呢还是走亲访友呢?
      

      

      最后走进曾经接待过往官员的“官厅”大屋,大屋前现存的石桅杆夹字样可以看出这座大屋的年岁(宇坪前桅杆夹上的“乾隆玖年甲子科”和“岁进士吴镛立”的文字清晰可见)。大屋(官厅)应是吴馥轩的父亲吴镛在乾隆初年所建。
      

      

      大堂上,供奉着官厅主人吴氏十六世祖馥轩公的牌位画像。
      吴馥轩从他的祖父吴日炎起,经商务农,但也崇文重教,历代都有功名,父亲吴镛是武秀才,乾隆甲子年间贡生(岁进士),祖父吴日炎,国学生候选州司马。所以,后楼是民居中少见的“图书馆”兼藏书楼。外大门前有石狮、石鼓和石桅杆,门楣上书“业继治平”。内大门前的宇坪约有三百多多平方米,是各农家收成晒谷的场所,同样是牌坊式的内大门,门楣上书“斗山并峙”四字。
      

      在村里,其实还有很多保存完好的老宅祠堂我们还没看到。但是,从走进得这些大屋,已经让我们印象深刻。
      培田村中至今还保存着30幢大宅、21座祠堂、6处书院、1条千米古街、2座跨街牌坊、4处庵庙道观,总面积达到7万平方米,假如让我们细细参观,估计还得再花上大半天时间。
      培田民居的特点是皇宫式的气势、徽派建筑的型制、江苏园林的结构风格,以中轴线为中心向两边扇开。庭院深深却又齐齐整整,每个天井里都有数量不等的房间,周围都有可以自由开关的门通往外面,关起门来一个院子就是一个独立的单元。
      

      官厅门外一方池塘,老屋倒影,趣味盎然。
      

      池塘边的白鸭。
      

      走出村口,几棵高大参天的老枫树,枝头上已绽露嫩绿的春意。
      

      枯枝外的田野,是金黄的油菜花地。
      

      枯藤老树昏鸦,人在培田乡下。
      

      培田古村,最后一回眸的告别。
      
      【培田古村】培田古村落是中国十大最美的村镇,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它座落在福建省连城县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冠豸山下,与土楼一道形成客家两种截然不同的建筑风格。其建筑之精美、保护之完好,文化底蕴之深厚,堪称人类建筑史上的一枝奇葩,是客家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
      由三十幢高堂华屋、二十一座古祠、六家书院、二道跨街碑坊和一条千米古街,构成了紧密有序、错落有致、布局科学合理的培田古村落,具有鲜明的明清建筑特点。外墙为青一色防火砖,内建木制构架,门楼泥塑石雕,屋脊飞檐彩陶,梁檩窗屏木刻雕花彩绘漆画,用料考究、工艺精致,无一不体现出客家人的聪颖智慧。官厅、大夫第、进士第等庄园式休闲逸乐型的建筑,结构为“九厅十八井”,每座占地近七千平方米,是客家人结合北方庭院建筑,适应南方多雨潮湿气候及自然地理特征,采用中轴线对称布局,厅与庭院结合构建的大型民居建筑,有极高的研究与观赏价值。
      培田历史悠久,“求神不如拜祖”的客家人古训,“耕读为本”的思想追求,成就了一代代的贤人名士,影响着古人与今人。培田古村落之风采,客家文化之渊源,民俗民风之古朴,让人震撼,令人神往。
      培田,已撩开神秘的面纱,笑迎四海宾朋。

    0

    主題

    5

    好友

    1086

    積分

    高中生

    Rank: 4

  • TA的每日心情

    2024-6-12 21:37
  • 簽到天數: 168 天

    [LV.7]常住居民III

    推廣值
    0
    貢獻值
    0
    金錢
    181
    威望
    1086
    主題
    0
    沙發
    發表於 2016-11-26 23:37:38
    好美啊

    0

    主題

    1

    好友

    490

    積分

    中學生

    Rank: 3Rank: 3

  • TA的每日心情

    2022-11-20 01:22
  • 簽到天數: 1718 天

    [LV.Master]伴壇終老

    推廣值
    0
    貢獻值
    0
    金錢
    11788
    威望
    490
    主題
    0
    板凳
    發表於 2017-1-12 03:41:39
    別具風味的旅遊景點
    請大家多給發帖者支持,有您們回應支持,才有動力去發貼!
    重要聲明:本論壇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比思論壇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讀者及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讀者及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論壇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比思論壇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 (刪除前或不會作事先警告及通知 ),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如有任何爭議,管理員擁有最終的詮釋權。用戶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

    手機版| 廣告聯繫

    GMT+8, 2024-11-12 04:00 , Processed in 0.052664 second(s), 26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