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中文

比思論壇

 找回密碼
 按這成為會員
搜索



查看: 314|回復: 0
打印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飲食文化] 孝感麻糖

[複製鏈接]

2547

主題

0

好友

9489

積分

教授

Rank: 8Rank: 8

  • TA的每日心情
    開心
    2024-8-15 20:57
  • 簽到天數: 319 天

    [LV.8]以壇為家I

    推廣值
    0
    貢獻值
    143
    金錢
    26
    威望
    9489
    主題
    2547
    樓主
    發表於 2018-2-1 13:15:08
    孝感麻糖是湖北有名的传统小吃之一。配方是以精制糯米、优质芝麻和绵白糖为主料,配以花生,焦盐,杏仁等,经过12道工艺流程、32个环节制成,孝感麻糖外形犹如梳子,色白如霜,香味扑鼻,甘甜可口风味独特,营养丰富,含蛋白质、葡萄糖和多种维生素,有暖肺、养胃、滋肝、补肾等功效。[1]
    孝感麻糖历史悠久,相传宋太祖赵匡胤曾经吃过并赞不绝口,从而一举成为皇家贡品。成品主产地为孝感城南的八埠口。据说,只有用城关西门外隍潭的”龙吐水”熬糖,才能做出上等的麻糖。[1]
    中文名
    孝感麻糖
    别称
    麻糖
    主要原料
    精制糯米,绵白糖,优质芝麻,麦芽糖
    是否含防腐剂

    主要营养成分
    蛋白质,葡萄糖
    产品简介
    孝感麻糖是湖北名特产品之一,早在元朝末年,就以名食享誉于世。八埠口是孝感麻糖的起源地。孝感俗语就有“一河两岸八埠口,两块麻糖一杯酒”的描述。“馋嘴婆娘”与“太监偷吃麻糖”的故事又为孝感麻糖的起源与传说披上了神秘的色彩。[2]
    孝感麻糖以芝麻、糯米为主要原料,配以桂花、金饯桔饼等,经过12道工艺流程、32个环节制成,风味独特,营养丰富,含蛋白质、葡萄糖和多种维生素,有暖肺、养胃、滋肝、补肾等功效。[3]
    由来
    传说
    孝感有一个叫董永的孝子,与下凡的七仙女配成了夫妻。然而王母冷酷无情,最后硬是拆散了这对恩爱夫妻。董永与七仙女生有一子,名叫董宝,长大成人后,在预言家鬼谷先生的指点下,遇到了七位仙姑。七位仙姑送给他谷子一碗,嘱咐每天只要煮一粒,就可当作一天的口粮。而董宝回家后,把一碗谷子全煮了,变成一座饭山把董宝压在山下。后来在饭山上长出一种特殊的稻子。由于是来自天宫的仙种,所以滋味特别甘美,民间就用它制出各类食品,孝感麻糖就是用这种糯米制的糖。用这种糯米制成的麻糖,麻香酥脆,味美可口不粘牙,非常受欢迎。于是,此糖在当地广为流传。[4]

    孝感麻糖
    创制
    孝感麻糖的创制据说与一个馋嘴的糖坊老板娘有关。这个老板娘十分嘴馋,时常熬不住要偷糖吃。有一次,她正吃得津津有味时,看见老板进屋来了,慌得她急急忙忙把一碗糖丢进了装芝麻的罐子里,没想到却被老板发现了。老板见糖上沾满了生芝麻,要丢掉实在心疼,要弄掉生芝麻又没有办法,不由得十分生气。这时,那个馋嘴的老板娘在边上说道:“有办法利用的,把它放在锅里烙熟,好吃得很呢。”老板一试,果然味道不错,后来,一位熬糖的老师傅从这件事上受到了启发,由此创制出了孝感麻糖。自公元924年后唐庄宗时期孝感麻糖被定为每年必备的宫中贡品后,至今已有了一千多年的历史。清康熙三十四年编撰的《孝感县志》也有关于孝感麻糖的记载:“麻曰脂麻,可以为油,和糯饧以为糖,曰麻糖。处处有之,而孝感独著。”清朝咸丰末年起,孝感八埠口的糖坊,纷纷把麻糖挑到县城、四乡或汉口零趸出售。向外挑卖的,用圆木桶或大篾篓装置,木桶刷以桐油。
    重要聲明:本論壇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比思論壇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讀者及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於有關情形下,讀者及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論壇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比思論壇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 (刪除前或不會作事先警告及通知 ),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如有任何爭議,管理員擁有最終的詮釋權。用戶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本網站保留一切法律權利。

    手機版| 廣告聯繫

    GMT+8, 2024-9-27 06:52 , Processed in 0.016901 second(s), 29 queries , Gzip On.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