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中淘金,成就“高被引”
在发表全球高被引论文前,祝峰被一个学术问题困扰了两年。
“那个问题始终找不到解决方法。”尽管如此,祝峰并没有放弃这一难题,而是试图找一个突破口。
一次,祝峰在国内一份普通学术刊物上看到一篇文章,脑子里灵光一闪。“许多名校学子都只看国际前沿的英文期刊,而事实上,许多国内期刊也有许多宝贝。”这本普通大学学报上的文章让祝峰认识到,以前只是“一个弯没有拐过来”,稍微变一下思路,就会“柳暗花明”。趁热打铁,祝峰深入研究,在覆盖理念下约简大数据、大量冗余信息的新方法便诞生了。
经历这场漂亮的学术战役,祝峰对“学术牛人”和“学术素人”的文章有了一番别具特色的见解。他认为,许多学生对“牛人”认识有误区,他们只看“牛人”的文章和具有相当水平的文章,“到最后,除了崇拜牛人,获得的东西却并不多。”
“看论文的目的不是为了崇拜,而是要为我所用。”祝峰认为,一方面,牛人的文章有前瞻性,思想深刻,能给人启发;另一方面,由于牛人训练有素,什么都做得很好,“不会留下多少东西给你”。在他眼里,“学术素人”的文章却是“富矿”。“他们的文章水平不行,丢三落四,但偶尔冒一个闪光点。他自己不知道,却被你捡到了。”
在寻找学术灵感时,祝峰就是这样“高低结合”地看论文。就这样,他在沙里淘到了真金,解决了学术难题,成就了“高被引”传奇。
歡迎光臨 比思論壇 (http://108.170.10.234/)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