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思論壇

標題: 论倪匡科幻小说的趣味性(转) [打印本頁]

作者: 悲风鬼影    時間: 2012-2-10 19:14
標題: 论倪匡科幻小说的趣味性(转)
    倪匡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开始写作科幻小说一直到到九十年代末封笔断断续续的写了近四十年的时间。在这四十年的时间里倪匡用文笔创造了一个偌大的“倪式江湖”。他的科幻作品也因其独特的创作风格而被称为“倪幻”。“倪幻”自问世之初就受到了广大读者的喜爱和好评,如今四十年的时间过去了,在很多同时期的作家的作品被人遗忘之际,“倪幻”以其独特的趣味性特点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读者,特别是中国年轻一代。2000年,倪匡作品《蓝血人》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是入选的唯一一部科幻类作品。“倪幻”为什么能得到如此殊荣?它成功的的秘密到底在那里?本文将从倪匡科幻小说的趣味性特点上来解答这一问题。

作者: 悲风鬼影    時間: 2012-2-10 19:14
一、“倪幻”作品在审美特征上表现为通俗性,小说的幻想性远大于科学性

    科幻小说的审美特征主要表现为科普性和通俗性。科幻小说当然不等同于通俗小说,但是,“倪幻”是。“倪幻”最大的特点就是其通俗性强,这是它深受读者热爱的主要原因之一。科幻小说不是科普读物,首先它是文学的一种创作形式。而众多的科幻读者并不想从科幻小说中读出科学教材的味道来,他们的需要的是其通俗性,是其娱乐性。尤其是现在的年轻读者。“现在的年轻人喜欢读什么?他们需要的是课外读物里面的青春、热血、爱情、理想、天马行空……”而这些“倪幻”里面都有。现在的年轻人,他们从小就看着科幻长大,包括各种科幻动漫,科幻电影,电脑游戏。他们读课外读物,读科幻小说,希望从中得到的不是科普知识,而是通俗娱乐。”[1]作为文学作品的科幻小说来说,科普性弱而通俗性强的“倪幻”恰恰满足了人们特别是年轻一代人的这一阅读心理需求。
科幻小说的全称是“科学幻想小说”,它是以科学为对象和线索进行幻想并构成其主要的内容,其幻想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的。如果把作品比喻为一棵树,那么科学性是其树基,而幻想性是其花果。从科学性和幻想性的比重上来分,科幻小说主要有硬科幻和软科幻之分。卫斯理的小说是一种“软科幻”,所谓“软科幻”就是并不十分重视高新科技,而是重视情节的趣味性及给读者传达的思想感情。“倪幻”是作为通俗科幻文学的代表走进大家的阅读视野的。它与硬科幻最大的不同就在于它的幻想性远大于科学性。
可以说“倪幻”的科学性是非常模糊的,而其幻想性却是天马行空式的。倪匡总是试图用科学的语言来解释并不科学的现象。这种自相矛盾的出现是由于倪匡自身科学素养的不足造成的。倪匡并没有受过系统的教育,其自身科学素质非常一般,所以他只能在幻想性和故事性创作上下功夫,而尽量避开比较严谨的科学性描写。也正是这样,“倪幻”中有很多的科学硬伤,最有趣的就是“出现在南极冰原上的北极熊”。 [2]
然而,这种注重幻想性而偏离科学性的通俗科幻小说却受到了读者的广泛喜爱。他的那些科学硬伤由于无关大雅而被读者轻易原谅。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稍微分析一下中国人对待科学的心理就会发现,原来中国人对科学一向没有多深的感情。即使在80年代,科学最受尊崇的年代,人人嘴上都挂着陈景润和他的哥德巴赫猜想,但真正感动他们的,并不是科学的伟大,而是对英雄的个人崇拜。很多时候中国人会感叹科学的神奇,那种神奇使中国人愿意对它顶礼膜拜。而在意识的深处,中国人实际上把实用科学看作了当代的“魔法”。中国人对科学的感情同他们对巫术、魔法、宗教等的感情十分类似。”[3]由此可见,对于倪匡科幻作品中那些无伤大雅的错误读者并不十分在意。读者希望从科幻小说中得到只是科学的语言和思维,一种科学的精神,而并不是真正的科学本身。在研究中国人阅读心理方面倪匡的确有其独特的领悟力,不愧为一位大师。
“倪幻”是一种通俗文学。它那通俗易懂、曲折离奇的情节,能够让人入迷的读下去,然而它毕竟又有别于其他的通俗文学,它总是对人类的终极问题作出思考。人从哪里来,到到那里去?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世界的本原是什么?这些哲学问题上的思索,使得“倪幻”通俗而不流于粗俗。因为它可以让人思考——有思考就意味着有可能进步。这种既能让人得到消遣娱乐又能让人陷入思考的作品又怎么会抓不住读者的心呢?

作者: 悲风鬼影    時間: 2012-2-10 19:14
二、“倪幻”作品的故事性强,情节曲折离奇,引人入迷

前面提到,因为倪匡自身的科学素养不足,含金量少,为了引人入迷,他选择了在幻想性和故事性上多下功夫。虽然在科学素养上倪匡不占优势,但是小说的故事性创作却正是倪匡最擅长的。倪匡到香港走上文学道路正是以武侠小说和侦探小说起家的,后来在金庸的指点和鼓励下才改弦更张走向了科幻小说的创作道路。“倪幻”的情节诡异多变,曲折离奇,悬疑性很强,让人一口气读到小说结尾仍然意犹未尽。由此可见,倪匡对于情节的重视远远的超过了其对科学内核的重视。
倪匡的科幻小说以无尽的想象、周密严谨的推理著称,是世上第一冒险家的故事。他的作品走的是猎奇探险的路线。[4]倪匡在其科幻小说情节处理上大量运用了其他通俗作品的写作手法。其中包括武侠作品中常用的动作和语言描写,侦探作品中常用的逻辑推理手法,和大量的有关爱情的描写。这几种手法的运用使读者在一种作品中领略到多种作品的风格,大大加强了故事情节的趣味性和可读性,也大大弥补了其科幻作品在科学性方面的不足。
那么“倪幻”在故事情节方面有没有不足的地方呢?答案是有。情节的套路化问题在倪匡创作的中后期非常明显的凸现了出来。小说从矛盾的引入、展开、发展、结束几乎都是同一个模式,以卫斯理系列为例,故事情节的套路表现为:“一个偶然的机会,卫斯理得知了一个奇怪的事件,这件事情与他一点关系都没有。而事件的主人公专门登门求卫斯理去帮忙解决,但卫斯理因为安逸的生活不愿出山。后来,卫斯理的朋友找上门来,卫斯理这才知道这件怪事与他的朋友的朋友有关,于是便出山相助。经过一系列的侦探、打斗之后,他得知这件事与外星人或外星人的仪器以及各种机器人、生物克隆、变异人种、科学狂人、电脑技术等有关,最后一般是在比卫斯理能力更强的朋友的帮助下成功解决了问题。卫斯理这一城市超人的地位再一次得到了巩固。此时的卫斯理会发出一些感慨,啊,人性真丑恶,人生真短暂,生活真美好。”
这种套路化的写法的缺点就是情节雷同,让人容易生厌。如果作品没有其他方面的亮点,读者肯定是要弃“倪幻”而去。但是聪明的倪匡成功解决了这一问题,他坚持了每部作品都有一个独特的主题。情节是雷同的,但主题是新鲜的,再加上“倪幻”情节上的亮点,读者还是原谅了倪匡的不足。其实这并不奇怪,毕竟找到一个合自己口味的作家不容易。以主题的新鲜感来挽救情节的雷同,这一点,倪匡是成功的,值得我们去学习。

三、独创倪式故事新编模式,用现代科学观重新演绎读者熟悉的中国古典神话
  
倪匡在其创作生涯的中后期尝试了一种新的写作手法,即“倪式故事新编”。至此,他不再仅仅把题材局限在西方科学技术上面,而是回到中国传统文化本身来。倪匡在其作品《地图》序中明确提出了这种“倪式故事新编”创作手法,“卫斯理的故事,有一个特点,把故事的悬疑性,放在一个中国古老传说之上——这种形式,在以后的卫斯理故事中,又反复运用了若干次,只怕有机会,还会一直使用下去。”[5]这种“倪式故事新编”手法大大加强了作品的趣味性。
使幻想故事中国化,这是卫斯理故事的特色。这种故事新编手法可以说是是倪匡在中西方小说构思和题材融合方向所作的一个开创性的尝试。这种写作手法与倪匡自身的经历的经历是分不开的。倪匡生于中国大陆,后因政治问题远走香港,他没有受过系统的高等教育,属于典型的自学成才。这样的经历造成了倪匡的作品题材、文风和叙事既有很传统的一面,也有不拘一格非常西化的一面。这种中西融合(仅指小说构思和题材)虽然有生硬搬造之感,却因中西、古今、现实与幻想的激荡而别有一份奇异的魅力。
用现代科学观来重新演绎中国古典神话这一手法在增强小说趣味性的同时也加强了作品对读者心理的冲击力。中国古典神话、传说无一不涉及宗教。科学与宗教本是两种世界观的代表,对人类生存状况的探讨常常令这二者结合出现。上帝的存在与否,足以让世界上的每个人大汗淋漓。“倪幻”常常会触及这些敏感问题,偏偏每每还能自圆其说。当今的中国人特别是年轻的一代从小接受历史唯物主义论,而此时,倪匡用一种新的世界观来颠覆读者原来的世界观,其对读者心理上所造成的新奇、压迫、颠覆等影响可想而知。“倪幻”在吸引读者的同时又带给读者无境的思考,关于人性,关于未知世界…… 这样的作品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也就不足为奇。



作者: l297306742    時間: 2012-2-13 09:29
介绍的很全面啊……




歡迎光臨 比思論壇 (http://108.170.10.234/)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