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思論壇

標題: 拒绝平庸的人物摄影 [打印本頁]

作者: MG324    時間: 2018-2-8 13:17
標題: 拒绝平庸的人物摄影
人物摄影是以静态或动态人物为拍摄对象,着重描绘其外表和精神面貌,从而直接表现人的一种摄影。

人物摄影

凡是内容涉及人物而以人物为主体的各种题材,都属于人物摄影的范畴。它与其他摄影门类的区别在于所使用的镜头光圈都非常大,例如,著名的被称为人像王的 50mm f/1.4、85mm f/1.2、200mm f/2.0 镜头等。大光圈可以很好地压缩空间,虚化背景,突出主体。我们常说:人物摄影难于神似,风景摄影难于意境。人物摄影的最高境界是拍出人的精、气、神。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表现神气的重点是眼睛,是眼睛里的眼神光。由此可以认为,拍摄人物用光很重要。



▲《冥思》
拍摄参数:f/4.0,1/13s,-+ ±2.0EV,ISO2500

欠曝的背景使周围的环境一片黑暗,而画面中的蜡烛使孩子局部色彩得到映衬,主体人物的动作、神情与主题密切的配合产生隐喻,引人共鸣,在这幅颇具神秘色彩的画面中,营造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缅甸佛像厂的工人》
拍摄参数:f/7.1,1/320s,- 0.33EV,ISO500

“黑夜给我黑色的眼睛,而我却用它寻找光明。”我想起顾城的这首诗来,好作品传递的东西是一致的。摄影师采用直接让主体充满画面来突出的方式,以简化背景,运用大光圈,超广角镜头抵近拍摄,使主体表情自然,是一幅不错的近景人像作品,但是关于这幅作品的背后,有着一个令人心酸的故事。

在缅甸中部名城曼德勒有一条专门做佛像的街道,工人们将深山开采来的汉白玉粗料加工成精细的成品出售。街道两边全都是加工车间,工人们的工具就是一把带磨轮的锯子。走近观看,声音之大,粉尘之多完全超出想象。更出乎意料的是,他们没有任何防护设备,整个上半身全部笼罩在白色的粉尘中。每天长达十多个小时的劳动,脸上、眉毛、耳朵、鼻子、头发全都是厚厚一层汉白玉的粉末。

我们知道在这种高浓度的粉尘中如果没有防护设备,他们不用多久就会患上一种致命的职业病。这种病人肺里的气泡被粉尘结块固化很快让人丧失劳动能力,呼吸困难,慢慢憋死。这些人三年,也许五年就会走上这条不归路。为什么不采用防护设备呢?可能没有这方面的知识,或许因为贫穷,做了成千上万的佛像,佛真能保佑他们吗?



▲《童趣》
拍摄参数:f/18,1/1600s,- 1.33EV,ISO1250

逆光下的落日余晖在画面中丰富了色彩,增添了画面的层次感与空间感,加上孩子们欢呼跳跃时带起的尘土,使画面的光影有了动感,营造出欢乐的气氛。所有的人物都是剪影,但是姿态各异,运动感十足,而弱化的背景既交代了生活环境,又不至于喧宾夺主。



▲《印度小教徒》
拍摄参数:f/5.6,1/2000s,- 0.33EV,ISO640

作品采用写实的手法,构图完整,用色彩和明暗的反差衬托主体形象。傍晚夕阳以较低的角度斜穿整个画面,而余晖照耀出光和色彩的丰富性。采用广角镜头拍摄,画面所表达的内容有一定的趣味性。



▲《永恒的热点》
拍摄参数:f/10.0,1/400s,±0.0EV,ISO500



▲《恒河沐浴》
拍摄参数:f/8.0,1/1250s,- 0.33EV,ISO800



▲《俄罗斯导游白云》
拍摄参数:f/1.2,1/4000s,- 1.0EV,ISO100



▲《印度苦行僧》
拍摄参数:f/9.0,1/100s,- 2.0EV,ISO200



▲《肯尼亚山区里的中小学生 1》
拍摄参数:f/9.0,1/1000s,- 0.33EV,ISO640



▲《肯尼亚山区里的中小学生 2》
拍摄参数:f/8.0,1/1600s,+ 0.67EV,ISO640

手持中、长焦镜头拍摄一张清晰的照片有啥诀窍?

答:最重要的诀窍是手持相机拍摄的快门速度不能低于所用镜头焦距的倒数,这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安全快门。

例如:100mm 的焦距,快门速度应该在 1/125s 以上;200mm 的焦距,快门速度应该在 1/250s 以上。如果相机或者镜头有防抖功能,快门速度可以降 1 - 3 级。记住: 不要迷信防抖,尤其是要求大景深、采用小光圈时,使用三脚架才是拍摄一张清晰照片的根本。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END-




歡迎光臨 比思論壇 (http://108.170.10.234/) Powered by Discuz! X2.5